摘要: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屈光参差与弱视检出率相关性及对远期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6年4月在眼科门诊就诊且资料完整已治愈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146例,回顾性收集所有病历资料,根据初诊时检影验光的等效球镜(SE)值将患儿分为低度组(n=92),中度组(n=31),高度组(n=23),所有患儿初次就诊时,对眼位进行检查,完成检影验光,均行全矫配镜,对合并有弱视的患儿同时进行弱视治疗.于末次随访时,对远近距离立体视觉进行测定.结果 高度组患儿初诊时弱视检出率均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高于低度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8、61.924、54.482,P=0.043、P<0.001、P<0.001);与初诊时结果相比,末次随访检影验光双眼SE差≤1.0 D患儿比例显著升高,而1.0 D<双眼SE差<2.5 D和双眼SE差≥2.5 D患儿比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4,P<0.001);与初诊时相比,中度组和高度组患儿末次随访时屈光参差均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3、17.391,均P<0.001);高度组患儿末次随访时立体视盲比例均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高于低度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1、32.986、5.682,均P<0.001).结论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伴屈光参差患儿初诊屈光参差越大,弱视检出率越高,末次随访时立体视觉恢复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