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武连仲教授潜心研究针灸经典,注重总结临床经验,熟谙经典,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将“酸、麻、重、胀”四种经典针感丰富为十四种,即:酸、麻、重、胀、痛、凉、热、窜、动、抽.在临床实践中,尤以“窜、动、抽”针感最为有效.窜动抽针感的作用体现在:通经导气,可以疏通肢体局部三阴三阳经经气;通导神气,即引导神的气机到肢体局部.武连仲教授使用“窜、动、抽”针感时强调辨证论治.此外,武连仲教授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知识,认识到具有“窜、动、抽”特点的穴位,大多为神经所过之处,利用腧穴的这种特性治疗多种神经肌肉疾病,效如桴鼓.不论哪种针感的出现,都是得气的表现,如凉感对应清泻,热感对应温补,窜感对应行散,抽感对应紧缩,凉感产生清泻作用,热感产生温补作用,窜感产生行散作用,抽感有紧缩作用,大大丰富了针感的内涵.
推荐文章
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经验要点
足内翻
中风后遗症
针刺
扶阳抑阴
调神
名医经验
武连仲
武连仲教授谈人中穴
武连仲
人中
穴性
手法补泻
武连仲教授毛刺法浅识
武连仲
毛刺法
名医经验
武连仲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经验浅谈
针刺疗法
中风
武连仲
醒脑开窍
名医经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武连仲临床应用“窜、动、抽”针感经验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窜、动、抽” 针感 武连仲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名老中医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4-118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7.07.04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武连仲 53 246 8.0 13.0
2 王舒 168 1508 23.0 30.0
3 田睿思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窜、动、抽”
针感
武连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