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C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组)3组,各20只.所有动物缺血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麻醉后固定于操作台,于右侧腹股沟处切开皮肤,暴露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C组仅分离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I/R组和R组用无创血管夹于接近腹股沟韧带处夹闭股动脉,迫使大鼠双后肢缺血2 h,后取去血管夹使得再灌注3 h;R组于下肢缺血前灌胃雷帕霉素.应用超声血流仪监测血流,以未监测到血液流动为缺血,监测到血液流动为再灌注的指标;再灌注3h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2 mL,离心取血清,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取肺组织计算干湿比及行免疫组化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R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C组大鼠的肺组织纹理结构尚完整,肺泡间隔均匀一致,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清楚可见;I/R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间质明显增生,肺泡壁增厚,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壁及肺泡间质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R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仅有少量红细胞渗出.结论 雷帕霉素预处理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