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大川芎方(川芎和天麻)多组分制剂的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基于自身对照原理和基于组间比较原理的方法,对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的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和获得信息量.结果 基于自身对照原理时,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天麻苷元可作为区分制剂质量的指标成分,但无法比较不同批次样品之间的释药情况是否与原方制剂同步;基于组间比较原理时,批次20131010样品与原方制剂的释药情况最接近,但无法判定何种成分对释药评价的贡献度较大.结论 以上两种方法各自有其优缺点,在多组分中药制剂的释药评价时,应根据不同评价需求选择方法.
推荐文章
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评价
大川芎方
多元释药系统
药效学评价
挤出滚圆法制备大川芎方速释微丸的处方工艺研究
大川芎方
挤出滚圆法
速释微丸
川芎
天麻
大川芎丸加味治疗眩晕99例疗效观察
大川芎丸加味
眩晕
中医药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川芎方 多组分制剂 释药特性 自身对照 组间比较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9-945
页数 7页 分类号 R927.11
字数 59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7.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33 3583 32.0 47.0
2 沈岚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85 925 17.0 28.0
6 林晓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83 1106 17.0 31.0
10 马诗瑜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8 28 2.0 5.0
14 王清清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3)
共引文献  (9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川芎方
多组分制剂
释药特性
自身对照
组间比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