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引物设计和退火反应产生内切酶的粘性末端,旨在开发一种高效、简单、可靠的分子克隆方法.方法 选定限制性内切酶(平末端或者粘性末端)设计3条或4条引物,同时进行两次独立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随后把两次PCR产物回收后混在一起经过解链退火,再将其与双酶切的载体质粒进行连接反应,最后转化即可得到目的克隆. 结果 利用此方法成功一次性将若干靶基因(P90rsk、Nprl2、Mios、Ragc、S6k、Pkca)构建在经EcoRV和Notl双酶切后的pcDNA3.1(+)载体上,经酶切及测序验证. 结论 该方法无需考虑靶基因内部是否存在酶切位点,可省去PCR产物酶切及之后的纯化回收过程,可快速并准确地克隆目标基因.
推荐文章
RNAi—一种关闭基因的新方法
RNA干扰(RNAi)
小干扰RNA(siRNA)
RNA引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
一种产生引信电路激励信号的新方法
引信电路
激威信号
DSP
FPGA
DDS
利用色差直方图特征的图像分割新方法
RGB色差
梯度图像
图像分割
烷基苯上5-H溴代反应新方法的研究(Ⅰ)
烷基苯
溴代
KBrO3
NaHSO3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退火反应产生粘性末端的基因克隆新方法
来源期刊 浙江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分子克隆 聚合酶链反应 退火 限制性酶切位点 粘性末端
年,卷(期) 2017,(1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6-1169,后插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3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4.2017-1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褚茂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婴儿童医院儿科 10 20 3.0 4.0
2 曾静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婴儿童医院儿科 3 6 1.0 2.0
3 赵婷婷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婴儿童医院儿科 1 1 1.0 1.0
4 王启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子克隆
聚合酶链反应
退火
限制性酶切位点
粘性末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医学
半月刊
1006-2785
33-1109/R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32-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57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37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