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李白最初的离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乡情",到苏轼"四海为家"博大旷达的胸襟,他们的名字被后人深深的敬仰、传诵.他们的心灵高尚、坚强、迷人.他们的才思激情四射、荡气回肠.他们扎根于庙堂、朝野和穷乡僻壤,在人们的心中发芽、开花、结果.他们离开故乡,为了心中的理想,开始了行走的人生.
推荐文章
浅论苏轼的人格精神
苏轼
'世志'
百姓
文学
乐观
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
旷达
乌台诗案
苏氏兄弟对李白态度的认识
苏氏兄弟
李白
相同
不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行走的人生——诚读李白、苏轼
来源期刊 新智慧 学科
关键词 李白 苏轼 人生 思考
年,卷(期) 2017,(30)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分享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0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47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3717.2017.30.0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忆燕 6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李白
苏轼
人生
思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智慧
旬刊
1674-3717
42-1770/C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族大道99号
38-66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695
总下载数(次)
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