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摘要:
目的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对母乳喂养婴儿粪便样本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探索分娩方式和婴儿性别对健康足月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5年3至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招募刚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人.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胎粪(1d),15d和30d的粪便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16S rRNA V3+V4进行测序检测.结果 胎粪的菌群多样性最高,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又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两种分娩方式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差异显著:顺产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剖宫产组;在科水平上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在顺产组婴儿肠道菌群中长期存在,且相对丰度较高,而梭菌科(Clostridiaceae)在剖宫产组婴儿肠道中稳定存在;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于婴儿出生后15d即开始产生,但顺产组婴儿肠道中此菌群相对丰度远高于剖宫产组(15d和30d时该菌的相对丰度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的比例分别为4:1和10:1);性别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可造成菌群在科水平上菌群构成的差异:到出生后30d时男婴组中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相对丰度较高(该菌科相对丰度占总菌科的20%),女婴组中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相对丰度较高(该菌科相对丰度占总菌科的18%),且这两种菌科在对方组中均为检测到.结论 分娩方式对婴儿出生后1月龄内肠道菌群定植规律产生显著影响,而婴儿性别不是肠道菌群定植的关键因素,但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对肠道菌群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推荐文章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后母乳喂养比较
自然分娩
剖宫产
母乳喂养
分娩方式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及分析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母乳喂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娩方式及性别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婴儿 分娩方式 性别 肠道菌群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5-10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15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293.2017.09.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妮 9 69 4.0 8.0
2 戴耀华 68 1092 18.0 31.0
3 姜铁民 57 410 11.0 15.0
4 陈历俊 107 751 13.0 19.0
5 李菊芳 2 8 2.0 2.0
6 侯海鸥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婴儿
分娩方式
性别
肠道菌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月刊
1673-5293
61-1448/R
大16开
199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7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38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