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是大气细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商品化碳质气溶胶在线分析仪存在的一些问题,研制出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在线分析仪(PKU-OCEC),实现了对OC和EC的小时浓度测量.仪器同时采用热分解-光学透射(Thermo Optical Transmission,TOT)法和热分解-光学反射(ThermoOptical Reflection,TOR)法分离OC和EC,检测限为0.29 μg·m-3(以C计)(采样时间40 min,采样流量8 L·min-1),测量范围最大值为211.50μg·m-3(以C计),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大气观测要求.于2016年1月23-31日采用该仪器对北京怀柔大气进行监测,并与商品化在线碳质气溶胶分析仪(RT-4OCEC,Sunset Lab Inc.)和多角度吸收光度计(5012 MAAP,Thermo Scientific)进行比对.结果显示,PKU-OCEC测得的TC(Total Carbon,TC=OC+EC)和OC浓度均与Sunset-OCEC对应结果显著相关(TC:r=0.986,OC:r=0.984;p<0.01),说明两台仪器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Sunset-OCEC测得的EC数据有39.39%低于0.013 μg·m-3(以C计),剔除该部分异常值后,其测得的EC数据与PKU-OCEC数据的线性拟合方程由CEC_Sunset=0.9278×CEC_PKC-0.0704(TOT法)和GEC_Sunset=0.9476×CEc_PKC-0.2665(TOR法)变为CEC sunset=0.6810×CEC_PKU+ 1.2842(TOT法)和CEC_Sunset=0.7035 ×CEc_PKU+ 1.1179(TOR法),新的方程产生较大正截距,说明Sunset-OCEC的检测限偏高;PKU-OCEC测得的EC数据与MAAP测得的BC数据显著相关,其线性拟合度(R2=0.8868(TOT法)、R2=0.8614(TOR法))大于Sunset-OCEC与MAAP的拟合度(R2 =0.8047);PKU-OCEC分析仪TOT法和TOR法测得的OC浓度相当(Coc_TOR=0.9963×Coc _TOT,R2=0.9959).综合结果表明,PKU-OCEC分析仪测量数据可靠,运行稳定且操作简便,可以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大气监测.
推荐文章
大气气溶胶滞留时间计算和分析
气溶胶
滞留时间
长寿命氡子体
大气气溶胶的种类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分析
硫酸盐
硝酸盐
铵盐
气溶胶
危害
分体式大气气溶胶采样器的研制及应用
分体式采样器
放射性核素
环境监测
福岛核事故
137Cs
大气气溶胶中7Be的粒径分布
7Be
串级撞击器
粒径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在线分析仪的研制和应用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气溶胶碳质组分在线分析仪 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 多角度吸收光度计(MAAP) 监测技术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103
页数 分类号 X5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71/j.hjkxxb.2016.01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立民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4 1199 14.0 34.0
2 张远航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70 2986 28.0 54.0
3 吴宇声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5 18 3.0 4.0
4 薛瑞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溶胶碳质组分在线分析仪
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
多角度吸收光度计(MAAP)
监测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学报
月刊
0253-2468
11-1843/X
大16开
北京2871信箱
82-62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60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817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