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家在继承《黄帝内经》学术思想和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分消走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其"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是指以苦温燥湿祛其中焦之湿,以淡渗利湿祛其下焦之湿。张仲景创"辛开苦降,分消其邪"之法,如泻心汤、柴胡剂、麻杏苡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开上、畅中、渗下,蕴含了分消走泄法的雏
推荐文章
益气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气虚湿浊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益气泄浊方
慢性肾脏病Ⅲ~Ⅳ期
尿毒症毒素
肠肾轴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
慢性肾脏病
湿浊证
中医药疗法
从虚瘀浊毒立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慢性肾脏病
肾虚
湿热浊毒
瘀血
益肾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验案
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
益肾泄浊通络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消走泄法在慢性肾脏病湿热浊毒证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民间疗法 学科
关键词 分消走泄 慢性肾脏病 湿热浊毒证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5798.2017.10.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晨媛 5 5 2.0 2.0
2 王世荣 30 141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消走泄
慢性肾脏病
湿热浊毒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间疗法
半月刊
1007-5798
11-3555/R
大16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科创十三街31号院8号楼3层
199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