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长白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地生态系统,是研究生态系统重建和演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以长白山西坡垂直带中的亚高山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苔原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微孔板法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探讨(1)长白山西坡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沿海拔的分布特征;(2)垂直带植被因子、土壤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均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再减少,有机碳和全氮最高值出现在岳桦林带;随海拔升高,土壤微生物总PLFA和各类群微生物PLFA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亚高山岳桦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苔原带;在对土壤微生物总PLFA的贡献率上,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G-> G+;微生物PLFA相关性方面,细菌、放线菌、G+、G-之间的关联性较大,真菌与这四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土壤全氮含量与各微生物类群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而C/N则与各微生物类群均表现为负相关,二者是调控土壤微生物沿海拔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水解酶3G和AP活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其中AP活性对高山苔原带生态系统表现出很好的响应;土壤含水量、C/N和土壤温度是调控土壤酶活性垂直变化的主要因子;高山苔原带草甸化过程对土壤含水量、全磷含量、水解酶AP活性产生重要影响,而对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和其他酶活性影响不大.长白山垂直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除了受到土壤环境因子和水热条件的影响,还与植被群落组成及凋落物性质具有紧密联系.
推荐文章
长白山东坡不同海拔落叶松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及酶活性研究
长白山
落叶松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长白山苔原带植被变化与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相关性
长白山
苔原带
植被变化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平顶山、长白山、赛罕乌拉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磷脂脂肪酸
森林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平顶山
长白山
赛罕乌拉
海拔变化对凤阳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
海拔
针阔混交林
磷脂脂肪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白山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随海拔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长白山 垂直带 土壤微生物 P LFA 酶活性 土壤因子
年,卷(期) 2017,(24)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生态学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74-838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6112524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5)
共引文献  (429)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252)
二级引证文献  (44)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3)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白山
垂直带
土壤微生物
P LFA
酶活性
土壤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