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脏彩超、心电图和血清酶谱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患者106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 g,党参9 g,生地黄20 g,阿胶6 g,桂枝9 g,麦冬6 g,麻子仁6 g,生姜9 g,大枣20 g,丹参6 g,当归6 g.)治疗,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用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脏彩超、心电图和血清酶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8.67%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心电图、血清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心电图、血清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心肌缺血患者疗效显著,患者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心肌酶和血清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推荐文章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
炙甘草汤
病毒性心肌炎
气阴两虚型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18例
炙甘草汤
心悸
《伤寒论》
张仲景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房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炙甘草汤
房性早搏
辨证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肌缺血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炙甘草汤 心脏彩超 心电图 血清酶谱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6-22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59.4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7.11.57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国颖 11 78 5.0 8.0
2 徐静 7 21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14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缺血
炙甘草汤
心脏彩超
心电图
血清酶谱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