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稻田养鸭源于中国,在古代就有稻田收割后放鸭啄食遗穗(粒)和害虫的记载.80年代,我省镇江地区引进该技术,经多年实践,稻鸭共作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在全国推广,但推广速度尚慢.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米技术较之稻田养鱼、养蟹、养虾、养蛙等有机生产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必将有较快发展的前景.2015年-2017年,我们在东台市沈灶镇常灶村试行稻鸭共作,面积大小从3亩到10亩不等,目前共己发展52亩.经过三年实践,探索了在本地进行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米的基本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推荐文章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鸭稻共作
生态农业
功能
效益
近10多年来我国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鸭稻共作
生态效应
关键技术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进展
稻鸭萍共作
生态农业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态农业新模式――稻鸭共作效益分析及技术
来源期刊 农家致富顾问 学科
关键词 生态农业新模式 稻鸭共作 效益分析 技术关键
年,卷(期) 2017,(14)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67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农业新模式
稻鸭共作
效益分析
技术关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家致富顾问
半月刊
1003-9902
43-1056/S
长沙市八一路59号省科技厅二院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22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18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