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住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0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HAMD评分、MADRS、YMRS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 (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 (30/40) (P<0.05);(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25.01±3.42)分与(11.03±2.20)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24.96±3.39)分与(6.98±1.02)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ADRS评分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YMRS评分显著大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均<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 (4/4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 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加以推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双相抑郁发作 利培酮 拉莫三嗪 HAMD评分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诊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9,1441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利军 28 159 7.0 12.0
2 刘伟 11 69 3.0 8.0
3 于雪竹 8 2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相抑郁发作
利培酮
拉莫三嗪
HAMD评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月刊
1001-1889
22-1136/R
吉林省吉林市重庆街2158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2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21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