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感染锈斑病的平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法则、病原菌16S rDNA序列测定的方法分离并鉴定病原菌;采用测定细菌生物量的方法测定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酸碱度和盐度;采用抑菌圈法检测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以期为研究病害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探索有效防治措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锈斑病病原菌鉴定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该病原菌适生长的温度为21~30℃,适宜生长pH为7~8,适宜生长盐度为0.5%~2.5%;该病原菌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不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土霉素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312.0、156.0、78.0、78.0 μg· mL-1.
推荐文章
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平菇
褐斑病
Pseudomonas tolaasii
平菇黄萎病病原菌的分离、初步鉴定及防治
平菇
黄萎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防治
百合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百合
灰霉病
病原菌鉴定
灰葡萄孢
生物学特性
金针菇蛛网病病原菌鉴定
金针菇
蛛网病
金黄菌寄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平菇锈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部分生理特性
来源期刊 北方园艺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平菇 锈斑病 鉴定 生理特性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6.46
字数 34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7/bfyy.201708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灿琴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74 731 12.0 24.0
2 韦仕岩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72 339 11.0 13.0
3 吴圣进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55 203 7.0 10.0
4 陈雪凤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8 32 3.0 5.0
5 吴小健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平菇
锈斑病
鉴定
生理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方园艺
半月刊
1001-0009
23-1247/S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14-150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38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103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