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CPP)大鼠戒断症状和伏隔核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通过立体定位,向大鼠伏隔核埋藏电极,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自然戒断4d后,注射纳洛酮0.5 mg·kg-1,对戒断症状进行评价.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即刻、戒断状态下,用无线遥测大鼠伏隔核神经元放电活动,分析伏隔核神经元自发放电0.5~30 Hz的频率分布,并与纳洛酮激惹后自发脑电比较.结果 以CPP系统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有效,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呈动态变化.大鼠均能产生海洛因药物依赖,可视性戒断症状在戒断第2天表现最为显著,大鼠戒断后2d的戒断症状评分最高为(6.6±1.7)分;纳洛酮激惹后的戒断症状尤为显著,评分最高为(7.2±1.3)分,较建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大鼠伏隔核自发放电δ波比例均最大,p1波比例最小,且不同频段脑电的分布梯度相同.与即刻状态的低频脑电δ波为(45.58±7.80)%、θ波为(22.67±3.37)%相比,激惹状态下的低频脑电δ波为(38.58±5.76)%、θ波为(18.75±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即刻状态的高频脑电(β1波、β2波)分别为(7.50±2.28)%,(10.17±3.33)%相比,激惹状态下的高频脑电(β1波、p2波)分别为(11.00±1.35)%,(16.50±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纳洛酮激惹后,脑电能量状态与海洛因给药后即刻状态差异最大,与海洛因给药前差异最小.结论 纳洛酮可以激发海洛因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并对大鼠伏隔核电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提示纳洛酮影响了药物依赖大鼠伏隔核的脑电能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