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申遗是手段,保护遗产、造福民众是目标。中国大运河,在千年的历史中,不仅是南北交通线,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动脉。穿越千年,古老的大运河将承载怎样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州考察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推荐文章
杭州运河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设计研究--以杭丝联166为例
旧工业建筑
文化创意空间
历史建筑
杭丝联166
杭甬运河新坝船闸瓶颈的解决方案
杭甬运河
航运经济
新坝船闸
旧题材如何写出“新”作文
新意
表现角度
表现形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旧运河,新担当
来源期刊 新华月报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大运河 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资源 共同责任 示范作用 古为今用 交通线 总书记
年,卷(期) 2017,(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4
页数 2页 分类号 F299.2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运河
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资源
共同责任
示范作用
古为今用
交通线
总书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华月报
半月刊
1001-666X
11-1186/Z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51号
2-242
出版文献量(篇)
17263
总下载数(次)
5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