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正常组不予处理.实验第27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体针组、颊针组相同方法固定30 min;体针组选双侧后肢膝眼和足三里针刺,留针30 rain,1次/d;颊针组选颊针膝穴针刺,留针20 min,1次/d;4组均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治疗第1、4、7、10次针刺时测定针刺0、5、15、30、60、120、240 min各时间点痛阈值.结果 第1、4、7、10次针刺方法和时间在痛阈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针刺方法在痛阈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痛阈值无时间效应(p>0.05),体针组和颊针组的痛阈值有时间效应(P<0.01).颊针组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F=15.473,P<0.001),颊针组时间与针剌次数在痛阈值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 =0.973,P=0.486).颊针组第1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7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7,P=0.012);颊针组第7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10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56).结论 颊针疗法的镇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曲线,且具有起效快、上升快、下降亦快的特点.
推荐文章
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镇痛效应特性的研究
颊针
镇痛效应
时效曲线
家兔
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血浆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颊针
体针
类风湿关节炎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关节炎,类风湿
治疗学
综述文献
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针灸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 针灸疗法 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针灸 颊针疗法
年,卷(期) 2017,(33)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83-418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93.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4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关节炎,类风湿
针灸疗法
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针灸
颊针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