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3个月的伴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伴随症状积分、中医证侯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在改善前庭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方面优于单纯颗粒复位手法.
推荐文章
Epley 法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精细护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性
Epley 复位法
精细护理
管石复位治疗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的护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法
护理
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附62例报告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性
眩晕
眼震
改良Epley复位法倍他司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总结
来源期刊 湖南中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西医结合疗法 化痰宁眩汤 颗粒复位手法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76.1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17.10.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畅 5 11 2.0 3.0
2 车雄宇 3 13 2.0 3.0
3 黄剑涛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共引文献  (76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西医结合疗法
化痰宁眩汤
颗粒复位手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中医杂志
月刊
1003-7705
43-110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42-7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14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