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生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已知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监测及高危病患的早期甄别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关处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对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治疗,同时按照1:1对患者行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血浆灌注,可显著降低病率.结论:临床研究表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机制复杂,且近年来临床对其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及时对患者开展相关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并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作用.
推荐文章
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循证
颅脑损伤
循证医学
凝血功能障碍
进展性颅内出血
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相关因素
创伤性凝血病
脑损伤
抗菌药物
抗凝药物
饮酒
神经外科急诊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神经外科
急诊
凝血功能障碍
机制
治疗
小儿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机制及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按摩与康复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新鲜冰冻血浆
年,卷(期) 2017,(1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41
字数 216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长玉 4 10 2.0 3.0
2 王光红 3 9 2.0 3.0
3 黄国军 6 9 2.0 3.0
4 李张维 3 9 2.0 3.0
5 吴攀 4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0)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新鲜冰冻血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按摩与康复医学
半月刊
1008-1879
44-1667/R
大16开
广州市恒福路60号
46-11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81
总下载数(次)
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