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PICC导管尾端置于人体内最合适位置的最优体外测量方式.方法 将82例在启东市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成功的患者随机性分为A、B两个小组.A组采取从穿刺的位置开始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处反折到第3肋骨间的测量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即从上肢的穿刺位置量至右胸处锁关节+5 cm,置管达到预测量长度后,胸前做X片定位.对比两组PICC导管尾端植入上腔静脉最相宜位置的成功率.结果 A组置入上腔静脉36例,置入最相宜位置24例,B组置入上腔静脉46例,置入最相宜位置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改良体的外测法,也就是从上肢穿刺点的位置测量至右胸处锁关节+5 cm的手法比较精确简洁,且置管成功放入最相宜位置的概率较高.
推荐文章
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长度
外测量方法
四点法
护理
体外测量公式在PICC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测量
定位
改良PICC外测量法对放置导管末端于合适位的效果分析
体外测量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体外测量法在PICC置管深度中的观察
来源期刊 当代护士(下旬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PICC 体外测量 置管深度 护理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护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2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72
字数 187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一美 1 2 1.0 1.0
2 姚美华 1 2 1.0 1.0
3 王晓丹 1 2 1.0 1.0
4 陆燕华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ICC
体外测量
置管深度
护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护士(下旬刊)
月刊
1006-6411
43-1229/R
大16开
长沙市湘雅路30号
42-347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21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452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