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胃肠道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胃肠道小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临床特征:发病部位在胃的几率显著高于食管、小肠、大肠;单发几率为82.14%,明显高于多发的17.86%;腹部疼痛的几率最高,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最低.病理特征:梭形细胞几率显著高于上皮样细胞和混合型,黏膜表面光滑几率高于糜烂几率;有钙化的几率低于无钙化几率,强回声几率低于低回声几率,且核分裂像数≤5个/50HPF的几率更高.结论 胃肠道小间质瘤患者可单发也可多发,好发于胃,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多数患者的风险较低,应及早干预治疗,预防病情恶化.
推荐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分析
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64排螺旋CT影像特征与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
64排螺旋CT
影像
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41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肠道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医药 学科
关键词 胃肠道小间质瘤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年,卷(期) 2017,(3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7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16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维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病理科 4 3 1.0 1.0
2 廖志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肾内科 12 18 3.0 4.0
3 杨志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病理科 1 0 0.0 0.0
4 廖学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肾内科 7 10 2.0 3.0
5 赖骏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病理科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肠道小间质瘤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医药
旬刊
1673-7555
11-5547/R
16开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80-600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0713
总下载数(次)
48
总被引数(次)
2953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