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成都平原上成都粘土的形成机制一直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成都平原上古蜀文明的数次消亡的原因也未有定论.近年来岷江上游一系列古堰塞湖群的发现,可以尝试将这三个事件联系起来.本研究在总结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阶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都粘土的基本特征与物源分析、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考古发现,论述了岷江上游堰塞湖的溃决与成都粘土的形成、古蜀文明突然中断的可能联系,从地质环境演化角度给成都粘土"水成说"、古蜀文化断层一个合理的解释.
推荐文章
叠溪古堰塞湖与成都平原
古堰塞湖
岷江
叠溪
成都平原
古蜀文化
岷江上游堰塞湖沉积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成因讨论
软沉积物变形
震积岩
古地震
堰塞湖
岷江
闪烁着古蜀文明光泽的成都街名
古蜀
文明
成都
街名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岷江
堰塞湖
岩性相
沉积体系
差异抬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岷江上游古堰塞湖溃决与成都粘土形成、古蜀文明消亡的联系
来源期刊 江西建材 学科
关键词 古堰塞湖 成都粘土 古蜀文明 地震
年,卷(期) 2017,(15)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3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志龙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8 57 3.0 7.0
2 许婧璟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 8 1.0 2.0
3 戴煇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2)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古堰塞湖
成都粘土
古蜀文明
地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建材
月刊
1006-2890
36-1104/TU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393
总下载数(次)
71
总被引数(次)
1789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