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三嵌段共聚物 F127 和纳米 CaCO3分别为软硬模板剂,采用有机-无机自组装方式制备双介孔炭(BMCs)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借助 XRD、Roman、SEM、TEM、氮气吸脱附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所制双介孔炭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软硬模板剂比例与热处理温度对其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间相沥青、三嵌段共聚物 F127、纳米 CaCO3质量比为 2∶1∶7 时,所制备的双介孔炭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在 100 mA/g 的电流密度下,该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 563.2 mAh/g,100 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 81.25%,在 2000 mA/g 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为 206.3 mAh/g;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双介孔炭孔道结构逐渐坍塌,其可逆储锂容量不断降低,在热处理温度为1800 ℃时降到最低值,当热处理温度进一步升高达到 2300 ℃以上时,因石墨微晶排列有序度大幅提高,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脱出,由此导致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又开始不断增加.热处理温度低于2300 ℃时,材料的储锂容量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缺陷及孔隙,在2300 ℃及更高温度进行热处理时,材料的储锂容量主要为层间插锂容量.
推荐文章
模板法制备丰富中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中孔炭
炭分子筛
模板法
简易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碳及其表征
酚醛树脂
表面活性剂
溶解
有序介孔碳
模板法制备有序中孔炭材料及其性能
模板法
中孔炭材料
SBA-15
超级电容器
比电容
煤沥青基微晶炭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煤沥青
微晶炭
负极材料
储锂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软硬双模板法制备双介孔炭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介孔炭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双模板法 储锂性能 电化学性能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6-284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13.71
字数 42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3644.2018.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37 320 9.0 16.0
2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84 846 18.0 25.0
3 丛野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16 60 4.0 7.0
4 唐文 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6 17 2.0 4.0
5 孙兵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9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间相沥青
介孔炭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双模板法
储锂性能
电化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3644
42-1608/N
湖北武汉青山区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88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