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准确估算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基础,秸秆资源量估算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于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的变异性.本研究基于江苏省区县尺度粮食产量数据,定量分析了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不确定性,进而探讨了不同秸秆利用方式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方法]按草谷比和秸秆可收集系数估算区县尺度粮食作物秸秆资源量和可收集资源量,分析了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的变异性,探讨了秸秆资源量估算的不确定性来源,采用置信区间计算方法给出了江苏省作物秸秆资源量95%的置信区间.通过聚类分析与空间分析对秸秆资源量空间分布进行评价;最后基于情景分析方法对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进行计量.[结果]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存在较大变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2%~16.7%和5.4%~18.9%.江苏省2014年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秸秆资源总量平均为3974万t (95%置信区间为3720~4227万t),而可收集秸秆资源量平均为3062万t(95%置信区间为2907~3217万t);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秸秆资源可收集量分别占全省的53.2%、36.7%、7.9%和2.2%.江苏省粮食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资源量分别为25.58万t(以N计)、3.51万t(以P2O5计)、46.22万t(以K2O计),在空间分布上各养分资源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未被利用(焚烧和丢弃)的秸秆相当于3.07万t氮肥(以N计)、1.93万t磷肥(以P2O5计)、15.76万t钾肥(以K2O计)以及170.12万t标准煤.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如将未被利用秸秆进行秸秆还田、秸秆发电或热裂解炭化,可分别带来约36.2万t、230.18万t或381.16万t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潜力,相当于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0.18%、1.13%或1.88%.[结论]作物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的变异性是秸秆资源量估算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发展区域特征的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是未来秸秆资源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粮食作物可收集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但不同作物间可收集资源量存在较大差异.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生物质热裂解具有更高的固碳减排潜力,是农业可持续秸秆资源利用的潜在途径.
推荐文章
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估算
水稻
草谷比
秸秆资源
收集系数
江苏
郑州市农业废弃物有机质资源量估算及利用分析
秸秆
畜禽粪便
有机质
供需平衡
乐山地区油菜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变化趋势
油菜
秸秆
资源
草谷比
趋势
西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及能源化潜力分析
秸秆资源
估算
区域分布
草谷比
能源
西安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可收集的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利用潜力分析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秸秆 草谷比 可收集系数 生物质炭 固碳减排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41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71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1724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3)
共引文献  (958)
参考文献  (4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89)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4(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7(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6)
2008(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4)
2009(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1)
2010(9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86)
2011(47)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2(2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22)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粮食生产
秸秆
草谷比
可收集系数
生物质炭
固碳减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