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红麻和粘胶短纤为原料,采用化学粘合法制备非织造地膜.通过对地膜的厚度、强力、吸湿性、透气性、降解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并表征了地膜的微观形貌和表面结构.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面密度、纤维比及粘合剂浓度制得性能良好的红麻/粘胶非织造地膜;结合20d土埋后,非织造地膜的降解率达到45%.通过种植大豆试验表明,红麻地膜具备优良通透性、保温性、保水性,能有效改善大豆作物生长环境.
推荐文章
热风复合非织造保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热风粘合
超细纤维
非织造材料
复合
保暖
非织造过滤介质孔径及截留性能的研究
非织造过滤介质
液固分离
气固分离
气溶胶
截留性能
建筑用防水渗透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建筑用防水渗透刺非织造材料
性能
制备
麻/棉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声性能研究
麻/棉复合材料
非织造材料
针刺
吸声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麻非织造地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非织造 地膜 红麻 田间效应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纤维与材料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148
页数 7页 分类号 TS176.9
字数 44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5580.2018.01.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晓丽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40 159 5.0 10.0
2 余勇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7 27 3.0 5.0
3 刘建华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1 2 1.0 1.0
4 杨景瑞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1 2 1.0 1.0
5 徐芝元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1)
共引文献  (13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织造
地膜
红麻
田间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季刊
2096-5184
51-1782/TS
大16开
成都市郫县犀浦镇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5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60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