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而城市圈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更高级的阶段.作为中部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新兴城市圈——鄱阳湖城市圈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共生理论的本质是合作与协调,这与城市圈的发展理念是相吻合的.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首先对鄱阳湖城市圈共生现状进行了特征分析.然后,结合当前理论基础与鄱阳湖城市圈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子系统,21项指标的综合测度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鄱阳湖城市圈所含的8个城市在各主成分上的得分以及综合得分.研究发现鄱阳湖城市圈存在发展不平衡、辐射范围小、规划整体性低、可持续发展意识地区差异大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6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鄱阳湖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文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可持续发展
对策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
湿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鄱阳湖防护林体系
工程
可持续发展
对策
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共生理论的鄱阳湖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期刊 资源与产业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鄱阳湖城市圈 共生理论 因子分析法 可持续发展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经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5
页数 8页 分类号 F20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90110.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伟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9 260 9.0 14.0
2 陈文璐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0 0.0 0.0
3 严思湘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7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鄱阳湖城市圈
共生理论
因子分析法
可持续发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资源与产业
双月刊
1673-2464
11-5426/TD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73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