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优化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绿僵菌素A的培养条件,提高绿僵菌素的产量.[方法]应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以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筛选得到影响绿僵菌液体发酵的关键因素.[结果]试验得到1个拟合程度高、误差小的模型,该模型给出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22.7 g·L-1、蛋白胨13.4 g·L-1和发酵时间9.70 d,预测绿僵菌素A最大质量浓度为6.90μg·mL-1,实际测得质量浓度为6.89μg·mL-1.[结论]结果可为绿僵菌大规模发酵获得粗毒素提供理论依据,使绿僵菌粗毒素的广泛开发与应用成为可能.
推荐文章
绿僵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绿僵菌
分类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应用
研究进展
绿僵菌防治蛴螬的应用研究进展
绿僵菌
蛴螬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应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研究进展
绿僵菌
分类现状
入侵机理
研究进展
绿僵菌羟基化16α,17α-环氧黄体酮的工艺研究
金龟子绿僵菌
生物量
转化工艺
菌体稀释
补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响应面法优化绿僵菌产绿僵菌素A的培养条件
来源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绿僵菌 绿僵菌素 产量 响应面法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4
页数 7页 分类号 S476
字数 49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297)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僵菌
绿僵菌素
产量
响应面法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1-411X
44-1110/S
大16开
广州五山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72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