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别产自“外源、浑水”与“内源、清水”环境,二者的交替互层沉积可反映古水体性质、物源供给及气候等环境要素的频繁改变.晚石炭世,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相对稳定,盆内发育巨厚的、多级次嵌套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记录了“冰室地球”冰川活动下的古海平面大幅度升降和古气候、古环境频繁交替信息.文中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连续完整露头剖面和钻井取心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前人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岩心、露头及镜下薄片观察,在研究区重点层段识别出下切谷充填型碎屑岩沉积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组成的频繁互层序列.碎屑岩—碳酸盐岩互层组合序列在垂向上的有序叠加,构成了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其从碳酸盐岩—改造型台地沉积开始,向上依次发育碎屑岩下切谷充填序列的底部冲积河道沉积、中部河口湾序列和顶部代表海泛面的泥岩沉积,最后转变为碳酸盐岩向海到向陆台地亚相,反映了一个显著的早期海退—中期逐渐海侵—后期再次海退的旋回过程.冰川期急剧变冷的气候和冰川型高频的大幅度海平面升降,驱动滨线及相带迁移,影响到碎屑岩供给速率和碳酸盐生产率,造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高频转换.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生烃潜力及其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
石炭系
烃源岩
油气地球化学
油源对比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分布特征
德令哈坳陷
石炭系
地球物理
勘探目标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克鲁克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柴达木盆地
克鲁克组
碎屑岩
相控
储层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陆相湖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与沉积模式
柴达木盆地
古近纪
新近纪
湖相碳酸盐岩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北缘上石炭统碎屑岩——碳酸盐岩高频转换过程及驱动机制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石炭统 混积层系 海平面变化 下切谷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9-422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12.2
字数 103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05/gdlxb.2018.03.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寅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6 1952 25.0 42.0
2 彭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2 14 3.0 3.0
3 胡俊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0 53 4.0 7.0
4 李宗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4 98 4.0 9.0
5 魏小洁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176 3.0 4.0
6 郭迎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0)
共引文献  (282)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达木盆地
上石炭统
混积层系
海平面变化
下切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