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再生水中污染物As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以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对生长季内大棚蔬菜进行再生水滴灌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再生水滴灌后7天内土壤不同深度中As积累分布和运移情况.结果表明:滴灌后第1天,土壤表层As浓度最大,滴灌后第3天100 cm深度处As浓度最大,表层土壤As浓度略有降低,第5天到第7天,各层土壤As浓度接近,80~120 cm处浓度最大,深度低于120 cm时As浓度随深度增加而略降低.生长季内及生长季后土壤As随着灌水次数增加而变化,具体情况为,表层土壤As蓄积增加,土壤深度80~120 cm处As增加较少,200 cm处As浓度减小.因此,适当浓度再生水滴灌情况下,土壤深层As浓度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标准限值,适当浓度的再生水滴灌不会造成As污染.
推荐文章
再生水滴灌作物生育期内土壤中氮素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再生水滴灌
作物生育期
硝态氮
铵态氮
再生水滴灌对黄瓜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再生水滴灌
黄瓜
土壤特性
养分
农村生活污水再生水滴灌对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
再生水滴灌
土壤特性
养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再生水滴灌土壤中砷(As)时空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再生水滴灌 时空分布规律 土壤 蔬菜生长季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6-239
页数 4页 分类号 X131.3|X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05/j.issn.1672-643X.2018.02.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晓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损害与污染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93 2942 26.0 53.0
5 裴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57 395 12.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再生水滴灌
时空分布规律
土壤
蔬菜生长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2-643X
61-1413/TV
大16开
陕西杨凌渭惠路23号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5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2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