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自从1987年《海关法》首次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走私犯罪的主体以来,单位犯罪理论快速发展,司法实践广泛运用。但是单位犯罪主体认定在逻辑上存在根本的矛盾关系,司法实践也难以界定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这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寻找解决方案。通过综述我国单位犯罪的历史渊源、法律依据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形,在此基础上参照犯罪构成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分为第一阶层,构成要件符合性,包括形式要件,即单位合法成立;主观要件,即体现单位意志;结果要件,即单位获利。第二阶层,阻却事由,包括成立非法目的阻却事由和成立后违法业务比例阻却事由,以期从逻辑上和标准上清晰界定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解决司法实践中的认定难题。
推荐文章
走私罪未遂形态研究
走私罪未遂形态
存在合理性
罪责认定
对于私分国有资产罪司法认定的若干问题探析
私分国有资产罪
不当得利
数额犯
交通肇事犯罪案件若干问题探析
危险驾驶罪
量刑均衡
司法公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位犯罪认定的若干问题——以走私罪为例
来源期刊 海关法评论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单位犯罪 主体资格 走私犯罪
年,卷(期) hgfpl_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196
页数 15页 分类号 D924.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杰 1 0 0.0 0.0
2 唐恺亮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位犯罪
主体资格
走私犯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关法评论
年刊
32开
上海市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6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