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1998—2017年期间,我国组织了14次东南极地质考察,将考察的范围从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向外扩展了约400 km,主要包括格罗夫山、埃默里冰架东缘-西南普里兹湾、北查尔斯王子山、布朗山、赖于尔群岛和西福尔丘陵等露岩区.通过大、中比例尺的地质编图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如下重要进展:(1)确定格罗夫山冰下高地为泛非期(~570—500 Ma)单相变质地体,发现镁铁质和泥质高压麻粒岩并刻画了泛非期造山的精细过程,为普里兹造山带的碰撞造山成因以及冈瓦纳超大陆的多陆块汇聚模型提供了岩石学支撑;(2)论证在印度克拉通与东南极陆块之间存在一个延长>2000 km的中元古代长寿命大陆岛弧,岛弧岩浆作用从~1500 Ma一直持续到~1000 Ma,提出雷纳造山带格林维尔期(~1000—900 Ma)的构造演化可能经历了从弧陆碰撞到陆陆碰撞的过程;(3)在赖于尔群岛超高温变泥质岩中识别出早期蓝晶石的残留,确定了超高温变质作用顺时针演化的精细P-T轨迹;(4)在西福尔丘陵西南部基性岩墙群中发现了格林维尔期(~960—940 Ma)不均匀麻粒岩化,变质条件达820—870℃、0.84—0.97 GPa,认为西福尔陆块也卷入到印度克拉通与东南极陆块的碰撞造山过程;(5)在西福尔丘陵东南部浅变质冰川漂砾和松散砂中获得~3.5—3.3 Ga的古老锆石U-Pb年龄,推测在西福尔丘陵东南方向存在一个从前未知的古太古代冰下陆块.建议今后在东南极面向印度洋构造域的地质考察要进一步扩展到南查尔斯王子山、内皮尔杂岩和登曼冰川,研究工作的重点仍聚焦在南极大陆如何响应地质历史时期里超级大陆的聚散过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上,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太古宙古老地壳及陆核的识别与全球对比;(2)格林维尔期造山记录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3)泛非期造山记录与冈瓦纳超大陆汇聚;(4)显生宙冈瓦纳超大陆裂解及陆块分离.通过这些考察和研究工作,可以促使我国对南极地质科学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推荐文章
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集成研究展望
全球变化
集成研究
南极地区
中国
国际
极地地质钻探研究进展与展望
南北极
冰盖
新生代气候演化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近20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气象业务进展
南极考察
气象业务
长城站
中山站
自动气象站
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东南极地质考察20年进展与展望
来源期刊 极地研究 学科
关键词 东南极 泛非期 普里兹造山带 格林维尔期 雷纳造山带 超大陆演化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8-286
页数 19页 分类号
字数 142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79/j.jdyj.20170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96 2291 21.0 46.0
2 刘晓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8 1035 18.0 2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3)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7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3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26)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南极
泛非期
普里兹造山带
格林维尔期
雷纳造山带
超大陆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极地研究
季刊
1007-7073
31-1744/P
16开
上海浦东金桥路451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4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2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