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与锂离子相比,尽管钠离子半径大,嵌入与脱嵌动力学欠佳,但由于钠的储备资源丰富,成本低,可充电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电池体系.目前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机过渡金属材料,此类材料理论比容量不高,且提升空间有限;制备工艺复杂,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重金属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相比之,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结构可设计性强、原料丰富、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优点.因此,开发和发展高性能储钠有机正极材料是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基于CO键反应、掺杂反应和基于CN键反应的电极材料.同时,本文还针对有机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推荐文章
金属-有机框架在二次电池中的储能机制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框架
锂离子电池
优化设计
化学过程
电化学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磷酸铁锂
合成方法
碳包覆
金属离子掺杂
镁二次电池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镁二次电池
电解质
正极材料
研究现状
开发前景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材料
稀土掺杂
锰酸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有机正极材料在钠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燕山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有机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CO键反应 掺杂反应 CN键反应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热点前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19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Q152
字数 46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91X.2018.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会民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3 17 3.0 3.0
3 闫冰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5 6 2.0 2.0
4 郑仕兵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 6 2.0 2.0
5 黄苇苇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8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0)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0)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4)
  • 参考文献(19)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13)
  • 参考文献(1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CO键反应
掺杂反应
CN键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燕山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791X
13-1219/N
大16开
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18-73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5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5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