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取枣庄煤泥和朱家卯煤为研究对象,采用 X射线衍射仪 (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表征了枣庄煤泥的矿物组成和表面组成特征,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枣庄煤泥对SAF的吸附机理,并探究了枣庄煤泥添加量对浆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枣庄煤泥的矿物质主要是高岭石和石英石,且表面存在大量的缔合羟基;枣庄煤泥和朱家卯煤对SAF的吸附均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且枣庄煤泥符合 Lagergen 一级模型,朱家卯煤接近Lagergen二级模型;煤泥的组成特征使得枣庄煤泥和朱家卯煤对SAF的吸附强度接近,但吸附量相差较大,浆体中枣庄煤泥的含量会影响朱家卯煤的分散效果;随着枣庄煤泥掺量增加,浆体体系浓度降低,Zeta电位下降,稳定性增强.
推荐文章
热风和微波干燥对煤泥品质的影响
煤泥
燃烧特性
水分复吸
微波干燥
热风干燥
煤泥水的水质特性及处理技术
煤泥水
混凝沉淀
聚丙烯酰胺
典型污泥与煤泥混合燃烧及硫氧化物释放特性
污泥
煤泥
混合燃烧
燃烧特性
硫氧化物
基于蒙脱石分散行为解析钙离子对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影响
蒙脱石
煤泥水
沉降性能
钙离子
分散抑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煤泥对SAF的吸附特性及其对煤泥浆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煤炭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煤泥 SAF 吸附试验 水煤浆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转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4,10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536.1
字数 316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寒旭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61 1238 18.0 28.0
2 胡洋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7 19 3.0 4.0
3 胡侠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7 4 2.0 2.0
4 邓业新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5 1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3)
共引文献  (15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泥
SAF
吸附试验
水煤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煤炭
月刊
1006-530X
11-3621/TD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
82-824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11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410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