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至2015年诊治的2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71例,女性75例;年龄(63.6 ± 10.8)岁.81例根据以下情况选择接受ESD术(ESD组):术前腹部增强CT未见腹腔淋巴结转移;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肿瘤直径≤30 mm、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肿瘤直径≤30 m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下层浅层(SM1)黏膜下癌;肿瘤直径≤20 mm、无合并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以及 > 20 mm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复发、再次行EMR困难的黏膜病变.165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可疑腹腔淋巴结转移、或病变超出ESD扩大适应证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整块切除率(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和治愈性切除率(标准:水平切缘及垂直切缘阴性,没有脉管浸润,病变位于黏膜层或SM1,黏膜层癌伴溃疡病变或SM1病变需 < 3 cm,未分化型癌需位于黏膜层且< 2 cm);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位置和形态及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肿瘤切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将ESD组和手术组所有符合ESD治愈性切除标准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以及随访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止为2016年12月.结果 ESD组整块切除率为93.8%(76/81),治愈性切除率91.4%(74/81);手术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根据术后病理评估,符合ESD治愈性切除标准的患者共170例,除ESD组74例外,手术组有96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ESD组患者年龄较手术组偏大(t=2.939,P= 0.004);肿瘤位于胃上1/3的例数更多(χ2=8.992, P=0.011);而两组肿瘤大小(t=1.875)、浸润深度(χ2=2.393)和分化程度(χ2=3.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手术组比较,ESD组手术时间短 [ (76.4 ± 46.3) min比(271.9 ± 92.6) min,t =17.950,P = 0.000]、术后禁食时间短 [(3.2 ± 1.4) d比 (8.8 ± 5.4) d,t=9.801,P=0.000]、平均住院日短[(9.0 ±5.8)d比(22.1 ± 9.1)d,t=11.471,P= 0.000] 和费用少[(2.6 ± 2.2) 万元比(7.4 ± 3.0) 万元,t=12.235, P=0.000];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ESD组1.4%(1/74),明显低于手术组的20.8%(20/96)(χ2=14.502, P=0.013).有162例(95.3%, 162/170)获得术后11 ~ 84(中位时间28)月的随访,ESD组和手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7%(2/74)和4.2%(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7,P=0.409);5年总体生存率则分别为97.5%和96.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735).结论 ESD对早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黏膜层或黏膜下浅层、分化好、无溃疡形成的早期胃癌或< 2 cm未分化型黏膜内癌,ESD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