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经验,探讨其最佳治疗时机及应用原则.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PTS介入治疗共102例患者,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组49例(主要为2014年以前病例);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组53例,其中跨髋关节支架20例.采用Villalta评分、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单纯球囊扩张组治疗次数为2~3次,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组治疗次数仅1次,出院时患者临床症状逐步改善,下肢水肿减轻直至消失,下肢溃疡面逐步愈合.两组患者术后Villalta评分较术前均逐步降低,单纯球囊扩张组平均降低8.76分,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组平均降低9.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间3~72个月,在随访时间3~6个月时,有102例(100%)患者获得随访,在随访时间6~72个月时,有53例(51.96%)患者获得随访.彩超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随访结果:髂静脉再狭窄23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组19例(通畅率为61.22%),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组4例(通畅率为9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下肢PTS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与技术成功率及支架通畅率直接相关,支架的远期通畅性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推荐文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护理
经皮血栓碎吸联合血管成形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性血栓抽吸
介入治疗
妇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妇产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时机及支架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髂股静脉阻塞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支架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0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2096-1863.2018.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涌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121 524 12.0 16.0
2 余朝文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87 362 10.0 13.0
3 聂中林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69 321 10.0 13.0
4 卢冉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40 132 6.0 10.0
5 陈世远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43 169 8.0 10.0
6 宋涛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20 69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髂股静脉阻塞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支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季刊
2096-1863
10-1411/R
16开
广州市越秀区竹丝岗二马路5号之一龙珠大厦2层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