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今生物医学的发展已由传统基于症状的治疗模式向以信息为依据的精准诊疗模式转变,医学影像技术是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反映和引领着临床医学的进步.X射线的发现和计算机X射线断层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的发明,分别获得1901年和1979年诺贝尔奖;1983年,核磁共振技术(MR)的发明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上述等影像技术可无创地实现体内病变组织的观察,为生物医学的研究及临床实践带来了全新性变革.尽管如此,目前的医学影像技术看到的大多是病变的结果,以肿瘤为例,目前临床可实现的肿瘤检出在1厘米大小左右,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往往已发生转移.因此,人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在早期发现病变,也就是分子细胞水平的病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病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实现治愈的目的.
推荐文章
近红外Ag2S量子点的合成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硫化银
量子点
光致发光
细胞成像
Ag掺杂HgS量子点:一种pH调谐的近红外Ⅱ区荧光纳米探针
近红外Ⅱ区荧光
HgAgS量子点
pH调谐
热注射法
第二近红外窗口荧光Ag2 Te量子点的合成
近红外
Ag2 Te
量子点
荧光
Ag2S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治疗应用
Ag2S纳米晶
光热效应
980nm激光
可视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红外Ⅱ区荧光Ag2S量子点及其在活体影像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现代物理知识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纳米科学及其应用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强斌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8 2 1.0 1.0
2 李春炎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3 0 0.0 0.0
3 张叶俊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4 2 1.0 1.0
4 陈光村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物理知识
双月刊
1001-0610
11-2441/O3
大16开
北京918信箱
2-824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7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