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4年,在海南田间繁种过程中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T9501;2016年,以B73为父本,与T9501杂交,得到F1;2017年,套袋自交得到F2群体.本研究中,以亲本、F1及F2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花粉育性鉴定及遗传分析.花粉育性鉴定结果显示,不育株花药内花粉极少且没有育性.遗传分析表明,不育性状由1对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利用128对Indel标记对亲本与F2进行多态性检测和连锁分析,将该不育基因初步定位在甜玉米6号染色体短臂(6.01 bin)上,暂命名为MS9501,后通过开发加密标记,初步确定目的基因位于标记Indel130与SNP2之间,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91 cM和8.10 cM,物理距离约6.51 Mb.
推荐文章
玉米CMS-C型雄性不育系C543恢复基因的初定位
玉米
雄性不育系
质核互作
连锁分析
基因定位
不同类型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选育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选育
水稻雄性不育及不育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水稻
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QTL定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基因
SSR标记
QTL定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甜玉米雄性不育系T9501不育基因的初定位
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甜玉米 雄性不育系T9501 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9-46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3.038
字数 27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31/j.cnki.jhau.2018.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红兵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66 339 9.0 15.0
3 邢嘉韵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7 16 3.0 4.0
4 张同科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7 5 1.0 2.0
5 贺晟阳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7 5 1.0 2.0
6 邓敏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0 0.0 0.0
8 赵宇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甜玉米
雄性不育系T9501
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7-1032
43-1257/S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内
42-157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706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