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获得系统重要运行参数对利用冷凝热实现低浓度除湿溶液再生性能的影响,本文在热泵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实验平台上,以低浓度的LiCl水溶液作为再生盐溶液,再生量和冷凝热利用率作为再生性能的评价指标,对利用冷凝热实现溶液再生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流量、温度和溶液流量、温度的增加都有利于提高再生量.在夏季典型工况下,当溶液浓度为21.20% ~24.91%时,冷凝热利用率在0.416 ~0.507波动,降低溶液浓度有利于提高冷凝热利用率.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了利用冷凝热再生除湿溶液过程中的耦合传热传质系数关联式,为后续如何在溶液再生过程中充分利用冷凝热提供了实验依据.
推荐文章
溶液除湿系统真空式再生器性能试验研究
热管
降膜蒸发
真空
再生量
平板降膜溶液除湿再生过程实验研究及模型验证
平板降膜
再生
传热
传质
模型验证
溶液除湿空调除湿性能的实验研究
溶液除湿
除湿量
除湿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冷凝热再生低浓度除湿溶液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制冷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传热传质 冷凝热 低浓度除湿溶液 再生实验研究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8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124|TU831.6
字数 42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18.01.07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小松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338 3386 29.0 40.0
2 陈瑶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22 73 6.0 7.0
3 曾台烨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热传质
冷凝热
低浓度除湿溶液
再生实验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制冷学报
双月刊
0253-4339
11-2182/TB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10层
89210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6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