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到体内并经体循环到达作用部位并发挥其疗效.皮肤作为人体的天然屏障,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微针透皮给药技术应用广泛,其应用机理为用微针穿透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进而刺入皮肤一定的深度,整个穿刺的过程便形成了一个微小的孔道,从而将药物通过此孔道输送至体内循环,该方法既可以促使药物在特定部位蓄积,也可以促进药物经皮肤的渗透吸收,并可有效克服角质层的屏障作用,是促进生物大分子药物或抗原透皮给药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利用微针给药的方法可以克服皮肤阻碍,促进药物在皮肤表层的渗透,在这几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微针经皮给药技术的研发日渐成熟,微针给药安全、高效、无痛、成本低,具有临床运用的可能性.
推荐文章
聚合物阵列微针及其在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
聚合物阵列微针
透皮给药
肿瘤治疗
糖尿病治疗
疫苗接种
经皮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
药代动力学
影响因素
评价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
透皮吸收
经皮给药系统
综述
微针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微针
经皮给药
大分子药物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针技术在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天津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经皮给药系统 给药途径 微针技术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44.9
字数 53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687.2018.06.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房德敏 68 406 9.0 18.0
2 张振波 4 1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7)
共引文献  (98)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3(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2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经皮给药系统
给药途径
微针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药学
双月刊
1006-5687
12-1230/R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沙市道同康里3门502室
6-175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0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