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页岩中的沥青纳米孔是页岩气主要赋存空间,查明页岩孔隙特征和纳米孔形成机制,对于研究页岩气成藏和开展地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聚焦离子束电镜技术识别出黑色页岩中的多种孔隙类型,在国内首次建立页岩孔隙的形态学分类,采用偏光显微镜、热模拟装置对原油中纳米孔形成过程进行模拟,再现了沥青质纳米孔形成的动态过程,查明纳米孔的气泡成因机制,认为页岩中的沥青质纳米孔形成与原油裂解产气有关,原油裂解残余沥青有利于气泡保存,气孔内具有超低的含水饱和度,孔的圆球度指示孔内压力,较高的圆球度对页岩气超压富集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推荐文章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矿物组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上扬子地区
早寒武世
页岩
矿物组成
黏土矿物
组合类型
脆性指数
孔隙特征
黑色页岩/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黑色页岩
高密度聚乙烯
拉伸强度
冲击强度
热水沉积区黑色页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贵州中部和东部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例
贵州中部和东部地区
早寒武世
牛蹄塘组
页岩
热水沉积
优质烃源岩
稀土元素
δEu/Al
δY/Al
增益作用
贵州某黑色页岩硫的迁出实验研究
黑色页岩
酸浸
迁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色页岩中发生的气泡变孔作用及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天然气与石油 学科
关键词 页岩气 纳米孔 气孔 气泡变孔 模拟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勘探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4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8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539.2018.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洪林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研究所 91 3488 31.0 57.0
2 李晓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研究所 9 152 5.0 9.0
3 周尚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研究所 12 79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2)
共引文献  (55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页岩气
纳米孔
气孔
气泡变孔
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与石油
双月刊
1006-5539
51-1183/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升华路6号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41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