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凝血酶原片段1+2(F1+2)、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高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且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共125例.根据脑梗死患者颅脑CT或磁共振(MRI)病灶大小分组:大梗死组42例,中梗死组40例,小梗死组43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型:重度组26例,中度组55例,轻度组44例;对照组选择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F1+2、β-TG、TM、D-D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凝血分子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指标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各组间血清F1+2、β-TG、TM、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2,43.26,56.73,22.34;均P<0.01).病例组血清F1+2[小梗死组(2.67±0.24) nmol/L,中梗死组(2.84±0.26)nmol/L,大梗死组(3.19±0.30)nmol/L]、β-TG[小梗死组(61.83±5.64) μg/L,中梗死组(73.68±6.47) μg/L,大梗死组(81.32±7.75) μg/L]、TM[小梗死组(67.40±5.82) μg/L,中梗死组(74.84±6.37) μg/L,大梗死组(85.72±7.64) μg/L]、D-D水平[小梗死组(2 541.10±226.24) μg/L,中梗死组(2 658.38±232.01)μg/L,大梗死组(2 724.47±256.35) μg/L]高于对照组[(0.27±0.02) nmol/L,(3.74±0.32) μg/L,(5.75±0.45) μg/L,(106.10±81.2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梗死组(q=18.62,23.45,12.76,28.56;均P<0.01),中梗死组(q=19.59,25.67,13.83,31.21;均P<0.01),大梗死组(q=21.24,26.38,14.12,31.97;均P<0.01)].病例组血清E1+2[轻度组(2.42±0.21) nmol/L,中度组(2.77±0.25)nmoL/L,重度组(2.98±0.27) nmol/L]、β-TG[轻度组(62.34±6.02) μg/L,中度组(78.17±6.94) μg/L,重度组(80.76±7.62) μg/L],TM[轻度组(71.93±6.34) μg/L,中度组(76.72±7.18) μg/L,重度组(88.94±8.62)μg/L],D-D水平[轻度组(2 583.37±237.04) μg/L,中度组(2667.46±249.33) μg/L,重度组(2 749.29±260.15) μ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q=16.58,21.22,12.37,21.64;均P<0.叭),中度组(q=18.32,24.67,16.44,25.73;均P<0.01),重度组(q=22.47,32.53,19.59,34.65;均P<0.01)].病例组各组间血清F1+2、β-TG、TM、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2、β-TG、TM、D-D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51%、86.73%,82.62%、85.74%,92.84%、86.22%,67.46%、80.81%;F1+2与β-TG、TM、D-D联合检测后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6.32%、98.63%.F1+2、β-TG、TM、D-D单项检测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54,0.823,0.876,0.781,TM曲线的AUC最大.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F1+2、β-TG、TM、D-D水平,有助于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推荐文章
自身抗体——肿瘤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自身抗体
肿瘤标志物
早期诊断
肿瘤抗原
分子标志物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宫颈癌
分子标志物
诊断
筛查
血清标志物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人
孕酮
癌胚抗原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妊娠,异位
敏感性与特异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脑梗死 凝血酶 血栓形成 生物学标记 早期诊断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1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8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8.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文国 高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 7 2.0 2.0
2 穆爱君 高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 9 2.0 3.0
3 宋长广 高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5)
共引文献  (157)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死
凝血酶
血栓形成
生物学标记
早期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季刊
2095-655X
11-9346/R
16开
山东省济宁市北湖新区荷花路16号 济宁医学院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