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位于胶东半岛中部的杨家圈遗址,主要遗存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在1979年的发掘发现稻遗存的基础上,2004年山东大学和九州大学联合对遗址周边地区进行了勘察,在遗址之外的北侧小河北岸发现疑似'稻田'的遗迹。2015~2016年冬,双方继续对遗址北侧的低平地段进行调查,在距今地表2米以下的一定范围内,发现密度较大的水稻植硅体,同时还有芦苇等喜水植物伴出。据此推定杨家圈遗址北侧规模不大的扇形低地,可能是早期水田和河道的交错分布地带。而水田的具体结构和准确时代,有待于今后的田野考古发掘加以解决。
推荐文章
三杨庄汉代遗址霉菌污染种类鉴定与分析
三杨庄遗址
汉代
霉菌污染
鉴定
青海喇家遗址内外的土壤微形态初步分析
喇家遗址
土壤微形态
土壤微结构
水流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美感
木版年画
象征性
色彩美感
青海喇家遗址的孢粉分析及古环境对生业方式的可能影响
喇家遗址
孢粉分析
植被演替
气候变化
生业活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来源期刊 东方考古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杨家圈 大汶口—龙山 植硅体 水田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1-281
页数 21页 分类号 K87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杨家圈
大汶口—龙山
植硅体
水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方考古
年刊
16开
山东省济南市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