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的修复作用及对肠道炎症反应、黏膜屏障的影响,旨在阐明黄芪多糖治疗UC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UC大鼠模型,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各药物组分别予柳氮磺胺吡啶及高、中、低剂量的黄芪多糖灌胃,连续灌胃7d后,取结肠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评分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测定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的表达.结果 黄芪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UC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结肠组织中的MPO活性及TNF-α、TGF-β含量,升高EGF含量及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改善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结论 黄芪多糖对UC的治疗作用与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道黏膜修复、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推荐文章
肠安冲剂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及抗炎作用的研究
肠安冲剂
结肠炎
抗炎作用
乙酸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屏障的关系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
屏障
发病机制
结肠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灵
IL-8
IL-18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PPAR γ的表达
结肠炎,溃疡性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与标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的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芪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紧密连接蛋白 大鼠 实验研究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841/j.issn1003-8450.2018.03.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应东 214 1845 22.0 29.0
2 徐厚谦 59 433 12.0 18.0
3 吴建军 92 493 12.0 19.0
4 刘凯 115 516 11.0 17.0
5 岳嘉 40 80 6.0 7.0
6 李彤 4 10 2.0 3.0
7 朱丽娟 9 48 3.0 6.0
8 宋鹏 8 10 1.0 3.0
9 臧凯宏 16 98 4.0 9.0
10 陈立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
黄芪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紧密连接蛋白
大鼠
实验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3-8450
62-1214R
大16开
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
54-7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06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