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本文就各烈度区特征、宏观震害、建筑物震害、地质灾害和生命线震害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有感范围广,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余震频发,余震最大震级4.8级.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中位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时的重灾区,建筑物基本经过重建,抗震性能较好;九寨沟城镇和景区内大部分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区和民族习惯,农村民居基本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穿斗木构架房屋,灾区建筑物受损多而倒塌少,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死亡人数低于该区域历史上7级以上地震.这次地震经验表明,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具有抗御设防烈度地震的作用,不会发生严重破坏和整体垮塌,也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推荐文章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前后地质灾害风险对比
崩滑
地质灾害评价
频率比
风险区划
九寨沟Ms7.0地震
由余震分布确定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
九寨沟地震
余震
断层面参数
断层分段
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地震应变场分析
地震应变场
时空异常
危险区
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
九寨沟7.0级地震
九寨沟景区在九寨沟7.0级地震中的防灾问题分析
九寨沟地震
景区型地震
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来源期刊 震灾防御技术 学科
关键词 九寨沟7.0级地震 灾害特点 地震灾害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9-68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53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金龙 30 27 3.0 5.0
2 吕国军 26 90 5.0 7.0
3 李皓 13 42 4.0 5.0
4 李姜 11 16 3.0 3.0
5 江小林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九寨沟7.0级地震
灾害特点
地震灾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震灾防御技术
季刊
1673-5722
11-5429/P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6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7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