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已有的研究对皖浙赣相邻区新元古代基底岩系中上溪群和历口群的相互叠置关系和内部层序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野外地质现象和前人研究成果均表明了以歙县—祁门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基底岩系存在明显的变质变形差异.本文通过野外典型剖面及关键地区地质现象的观测,即歙县三阳坑倒转不整合和呈坎镇上汪村牛屋组与许村岩体之间的侵入关系,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分析,认为历口群应置于上溪群之上,牛屋组为该套基底岩系最底层;通过洽舍—寨西、虹关—板桥—溪口剖面和其他地点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合部分岩相学的分析和已有资料,表明歙县—祁门断裂带北部以牛屋组为底,以上岩系表现为未变质或浅变质弱变形成层有序,南部则以井潭组为顶层,以下岩系表现为中等变质强变形片状无序.据已有的变形年龄,这种差异性变质变形主要是加里东构造事件的产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里东期在江南造山带东段东南缘发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得江山—绍兴断裂带北西发生了区域性动力变质及相应的变形,而歙县—祁门断裂带使由南往北的应力在南部岩系沿该断裂带向北逆冲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削减释放,同时使较深部经受脆韧性变形和弱变质的岩层隆升遭受剥蚀,综合作用导致断裂带北侧较南侧处于一个弱变形环境,从而形成区域上的这种差异性变质变形.
推荐文章
红河断裂带两侧地块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活动地块
华南地块
滇西南地块
震源参数
红河断裂带
利用地震走时反演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及两侧基底结构
基底
阿尼玛卿缝合带
结构
射线方法
低速带
轧机两侧刚度差异对热轧宽厚板两侧厚度偏差的影响
宽厚板
轧机
刚度
侧弯
厚度偏差
港西断裂带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成因探讨
黄骅坳陷
港西断裂带
奥陶纪
第三纪
硫化氢
包裹体
氦同位素
地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歙县—祁门断裂带南北两侧新元古代基底变质—变形差异及成因探讨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皖浙赣相邻区 江南造山带 新元古代 歙县—祁门断裂带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9-1355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130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8.06.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88)
共引文献  (721)
参考文献  (4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8(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8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2(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3(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4(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5(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6(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7(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1998(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1)
20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1(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7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6)
2003(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0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5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6(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7(5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8(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1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3(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4(2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皖浙赣相邻区
江南造山带
新元古代
歙县—祁门断裂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