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球磨/热解复合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微米级硅/石墨/碳复合材料.因独特的结构,合成的硅/石墨/碳(20/50/30)复合材料在0.01~1.50 V充放电,电流为100 mA/g时表现出较高的首次库仑效率82.7%和882.6mAh/g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5.6%.将硅/石墨/碳材料和商业化石墨混合,可获得循环性能更好的硅/碳复合材料,其中硅/石墨/碳(20/50/30)复合材料与石墨的质量比为3∶7时,得到的混合材料在0.01~1.50 V充放电,电流为50mA/g时,具有501.7 mAh/g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和81.0%的首次库仑效率,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8.2%.
推荐文章
微米级SiO合成多孔氧化硅/硅/碳储锂复合材料
氧化亚硅
多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高硅氧玻璃纤维对多孔碳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硅氧玻璃纤维
发泡
酚醛树脂
碳基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粘结剂对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硅碳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改性
循环性能
高硅氧/有机硅复合材料高温弯曲性能研究
温度
弯曲性能
硅树脂复合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米级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储锂性能
来源期刊 电池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石墨 硅/石墨/碳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储锂性能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科研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2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912.9
字数 55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35/j.1001-1579.2018.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鸽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 115 854 16.0 21.0
2 左朋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 25 184 9.0 13.0
3 潘庆瑞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 1 0 0.0 0.0
4 木天胜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墨
硅/石墨/碳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储锂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池
双月刊
1001-1579
43-1129/TM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1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238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