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川崎病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川崎病后,接受规范化治疗,并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217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血清PCT、CRP水平检测结果,以及川崎病发病后30 d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根据217例患儿川崎病急性期是否并发CAL,将其分别纳入CAL组(n=72)和非CAL组(n=145).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儿的血清PCT、CRP水平.采用x2检验,比较2组患儿的血清PCT、CRP阳性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血清PCT与CRP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联合预测因子L.绘制联合预测因子L及血清PCT、CRP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联合预测因子L及血清PCR与CRP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最佳临界值,同时计算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敏感度、特异度.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CAL组与非CAL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16 μg/L与0.04 μg/L,血清CR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5.0 mg/L与16.4 mg/L,2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54,P=0.046;Z=-6.412,P<0.001).2组患儿血清PCT、CRP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222,P=0.269;x2 =0.665,P=0.415).②以川崎病患儿是否并发CAL作为二分类结局变量,血清CRP、PCT水平作为自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的结果显示,血清CRP、PCT水平升高,均为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7,95%CI:1.027~1.190,P<0.001;OR=1.046,95%CI:1.015~1.078,P=0.003).构建的联测预测因子L的表达式为:L=x1±0.608x2,其中x1、x2分别是指血清CRP、PCT水平.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因子L及血清PCT、CRP水平,对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ROC-AUC分别为0.773(95% CI:0.700~0.845,P<0.001),0.560 (95% CI:0.475~0.645,P=0.148)和0.767(95%CI:0.695~0.839,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联合预测因子L及血清PCT、CRP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3.068、2.32μg/L和22.0 mg/L,此时其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敏感度分别为68.1%、30.6%、68.1%,特异度分别为83.4%、86.9%、80.7%.结论 监测儿童川崎病急性期血清PCT、CRP水平及其联合预测因子L值(L=x1+0.608x2,其中x1、x2分别是指血清CRP、PCT水平),对儿童川崎病急性期并发CAL具有预测价值.
推荐文章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儿童
血浆前白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
前白蛋白
C-反应蛋白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血清降钙素原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关系的研究
川崎病
降钙素原
冠状动脉损害
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
不同剂量
冠状动脉疾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对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预测价值
来源期刊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损害 预测价值 联合预测因子 logistic回归模型 儿童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7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0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3-5250.2018.01.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9)
共引文献  (200)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4(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5(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损害
预测价值
联合预测因子
logistic回归模型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1673-5250
11-9273/R
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0号
200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6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2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