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下水补给量反映了含水层的可更新能力,是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参数之一.为定量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基于岔巴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3个水文站1959-1969年降水与日径流观测资料,通过退水分析法估算了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和基流量的关系及其在年内的补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年平均基流量为13.09 mm·a-1,更新时间为124 d,补给量为11.46 mm·a-1,降水入渗补给率为0.025,基流补给率为0.89.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补给量与入渗补给率逐渐增大,且上游与下游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基流补给率逐渐减小,各集水区之间差异均显著.地下水补给量与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R2 >0.40),在下游集水区内随降水量变化的增幅较大.基流量与降水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2 >0.77),干流基流80%以上源于降水补给转化.以5月份为节点可将地下水补给过程分为“一次补给”和“二次补给”2个主要阶段,其分别占全年总补给量约30%和70%,并且“二次补给”是造成岔巴沟流域不同集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差异的主要阶段,并且为无资料地区小流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实验研究
氢氧同位素
降水线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
实验研究
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粗质地土壤剖面水分运动与浅层地下水补给可能性模拟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区
粗质地风沙土
HYDRUS-1D
土壤水分运移
深层入渗
浅层地下水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措施体系
治理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丘陵区小流域地下水补给特征
来源期刊 干旱区地理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岔巴沟 集水区 基流量 地下水补给量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气候与水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2-1000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118/j.issn.1000-6060.2018.05.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共引文献  (163)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岔巴沟
集水区
基流量
地下水补给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地理
双月刊
1000-6060
65-1103/X
大16开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4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484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