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摘要: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HYSPLIT模型后向轨迹、地面气象监测数据和高空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11月17—23日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和消散过程,并对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的形成过程中,主要为高压或均压状态,该状态下大气层较稳定,大气混合层高度降低形成静稳天气;同时,对流层下的高湿、高压、弱风、逆温层导致其垂直方向无法形成对流,水汽和污染物无明显扩散.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北京市300 m高度下气流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本月气团轨迹的代表性输送路径,与地面气象监测数据和高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形成过程80%受西南方向气流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输送轨迹主要是自南向北;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消散过程90%受北部气流影响,北部气流的快速入境使污染物迅速消散.
推荐文章
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关系
京津冀地区
污染物排放量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对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分析
大气污染治理
京津冀
模糊综合评价
灰色预测
t检验
相关性分析
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政府协作路径探索
京津冀
大气污染
政府协作
环境治理
APEC期间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消减变化分析
APEC
京津冀区域
大气污染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HYSPLI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 输送的路径分析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 气流轨迹 轨迹聚类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9-366
页数 8页 分类号 X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8.04.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师华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与固体废物研究所 46 731 15.0 26.0
2 沈洪艳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5 520 14.0 19.0
3 王明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与固体废物研究所 6 31 4.0 5.0
7 吕宗璞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8)
共引文献  (33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7(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污染天气
气流轨迹
轨迹聚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双月刊
1674-991X
11-5972/X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8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