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38年,浙场3号被引入四川作为抗旱晚稻;在双季稻推广中,它通常又作为双季稻的晚稻,在全川范围内推广种植.20世纪50、60年代,浙场3号在四川的种植面积最广,逾1000万亩;而后,在改革稻制的政策背景下,它逐渐被代替.作为我国现代稻作史上的优良品种,浙场3号的兴衰过程体现了稻种、稻制与环境间的适应、调整关系.
推荐文章
四川竹业发展与丛生竹引种
竹业
丛生竹
引种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期与发笋节律研究
麻竹
引种
笋期
发笋节律
四川输气站场风险评价研究
四川盆地
气体输送
集气站
压气站
风险分析
评价
方法
四川油橄榄引种研究进展
油橄榄
引种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晚稻“浙场3号”在四川的引种与推广
来源期刊 古今农业 学科
关键词 浙场3号 晚籼稻 良种选育 四川稻作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三农问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4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浙场3号
晚籼稻
良种选育
四川稻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今农业
季刊
1672-2787
11-4997/S
16开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80-12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087
论文1v1指导